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相关理论介绍
【导读】发育与行为儿科学发展和建立基于多个理论,本节重点介绍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气质结构论、依恋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接下来武汉心之初教育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理论:
一、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psychosexual stage)是弗洛伊德(Freud)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及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格(personality)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年龄的成熟以及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发展出不同的阶段。他认为儿童六岁前的发展最为关键,个体如果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被过分限制、放纵或未得到满足,则会产生“迟滞现象”及“固着作用(fixa- tion)”,对其后续人格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其理论强调早年发展和早期体验的重要性,显示了较强的“早期决定论”观点。
其人格发展理论中,包含了较丰富的性的观念,泛指人们追求快乐的一切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也称力比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个体的紧张,个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根据“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
(一)口腔期
口腔期又称口欲期(oral stage),是描述儿童性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出生后0-18个月;此间儿童通过吸吮母乳、吸吮手指、吞咽、啃咬物体、咀嚼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此期欲望若受限制,可能会产生“固着现象”,影响到未来发展,成人后可能留下“口腔性格(oral character)”,表现为悲观、依赖、被动、退缩、猜忌、苛求、洁癖等,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
(二)肛门期
肛门期(anal stage )指2~3岁阶段,儿童通过排便或控制排便来获得快感,此期父母须通过按时大小便训练来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儿童学会独立和发展自信。此阶段,如果父母强迫儿童排便,易造成其自信低落,成人以后可能形成“肛门性格(anal charac- ter )”,有的表现为慷慨、放纵、生活秩序混乱、不拘小节,有的则表现为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吝啬、整洁两种特征。
(三)性器期
性器期(phallic stage )指3~6岁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有性别之分,并且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开始在行为上模仿父母中的同性别者,将性别意识内化进人格结构,形成“性别认同(sexual identification)”。若儿童为单亲子女,可能失去性别认同和模仿对象,易导致性别意识混乱。
(四)潜伏期
潜伏期(latent stage)指7岁至青春前期(大约12岁)阶段,儿童意识到男女间的性别差异,其性的发展出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在游戏或者团体活动中,都将自己局限在与自己同性的团体中,男生与男生玩,女生与女生玩,大量练习自我的性别角色,对异性关注较少,故称为潜伏期。
(五)生殖期
生殖期(genital stage)指青春期以后阶段,两性分化显著,性心理发展接近成熟,是人格发展的终点阶段,开始转变为以异性为正常交往对象的、社会化的成人,从而获得性心理的充分适应和满足。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若不能顺利发展,儿童就可能产生性犯罪、性倒错,甚至患精神病。他还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成人的某些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创伤性的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基本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演变而来,但其人格发展理论较弗洛伊德的更为丰富和超越。其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是生理欲望和所处文化力量的一种结合;人的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出现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各阶段之间密切关联。各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任务,任务得到恰当解决,就会获得较完整的同一性。发展任务处理不当或者失败,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即为发展危机。发展任务的处理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艾瑞克森的八个发展阶段为:
1.婴儿期(0-1岁)发展任务为(下同)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指最初的亲子关系及其质量,可直接影响婴、幼儿期安全感的建立。
2.幼儿期(1~3岁)自主活泼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儿童形成自我独立意识,出现第一反抗期,社会化倾向逐渐显化。
3.学龄前期(3-6岁) 积极主动与退缩内疚的冲突,表现积极探索行为,发展出自我主动性,若遇到限制性养育则表现为缺乏自信、自卑、退缩等。
4.学龄期(6~12岁) 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的冲突,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接触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从中习得社交技巧和处事能力。若学习成绩不良、社会关系发展不顺利,社会负面评价就会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产生自卑和挫败感。
5.青春期(13-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身体快速成长,第二性征出现,性功能开始成熟,既要面临本能冲动的高涨,又要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儿童尝试将与个人有关的多个层面统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性的自我整体,确立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但是,统合过程渐变而复杂,因此青春期常会出现“统合危机”,经常感到彷徨迷失。
6.成年早期(19~39岁)友爱亲密与孤独疏离的冲突,自我认同在这个时期全面地发展,或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和谐,或在不利状况下发展为社会交往不良、恐惧、退缩、孤独等。
7.成年中期(40~64岁)繁殖与停滞的冲突,人通过抚养家庭成员、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时,其繁殖感(一种创造感和成就感)就会得到满足,否则发展出一种停滞感,缺乏生活动机和满足感。
8.成熟期(成年晚期,65岁以上)指人生最后历程,个体倾向于减缓自己的创造力,开始反思自我成就,总结以往的成败等。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Piaget)是认知发生论的创始人,他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婴儿通过身体动作和感观经验的协调来建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利用词汇、心理表象和图画等表征外部世界,反映最初的符号思维方式,并可超越当下的感观信息与身体动作的联系,但仍缺乏思维的运算能力。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学会根据具体的现实事件进行逻辑推理,并可根据一定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将运算能力运用到具体对象。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青春期)心理运算超越了真实情景中的具体对象,开始能够用假设来抽象对象;个体的推理能力更加抽象、逻辑性更强,且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倾向,并且可以根据概念、假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四、儿童气质结构论
托马斯(Thomas)儿童气质(temperament)结构论认为儿童气质由九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和反应阈值,九个气质维度的不同组合构成了每个儿童的不同气质,儿童气质不是一个单一结构,而是由多个维度(dimension)所组成的混合体。
托马斯等根据儿童气质的九方面表现,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五种类型:
(1)容易型:约为40%,这类儿童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功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对新刺激的反应是积极接近,对新事物和新变化适应性强,情绪积极愉快,反应强度适中。这种特点的儿童适应有规律的程序,易接受新事物,对陌生人微笑,容易适应学校,能承受挫折和接受新规则。
(2)困难型:约为10%,这类儿童的生理功能不规则,对新刺激的反应消极退缩,对变化不适应或适应缓慢,强烈的消极情绪表现。这些儿童特征表现为睡眠和饥饿模式不规则,对新事物接受缓慢,适应时间延长,总是大声哭闹,遇到挫折容易发脾气。
(3)发动缓慢型:约为15%,这类儿童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消极,逃避新刺激、新事物,适应缓慢。这些儿童的特点是: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反应都很轻微。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对新刺激慢慢产生兴趣,在新情境中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活跃起来。
(4)中间偏易型:介于容易型和困难型之间,偏向容易型。
(5)中间偏难型:介于容易型和困难型之间,偏向困难型。
儿童气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气质无好坏之分,各种不同气质的儿童都是正常的孩子,困难气质和容易气质的儿童也是各有优缺点的,儿童气质的不同可能代表着儿童有着不同的天赋,气质的差异是一个儿童有别于其他儿童最为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一般认为,儿童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两大特征,气质的稳定性体现在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气质特征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儿童在其婴儿期所表现出来的气质特征可以维持一生。当然,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气质可以发生一定的改变,一个低适应的儿童通过环境的塑造或行为治疗,可以变得能够逐步适应,缺乏生活规律的儿童在有效的训练下可以变得较有规律,这就是气质的可变性。
五、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attachmenttheory)主要用来描述儿童和主要养育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和情感连接。依恋是一种当儿童感受到威胁或者不舒服时向依恋对象靠近并寻求依恋对象帮助的生物本能。依恋行为的潜在期望是依恋对象能帮忙移除威胁或缓解不舒适。这种连接主要基于儿童对安全感和被保护的需求。
(一)依恋行为的阶段
1.出生后8周内 在此期间,婴儿用微笑、咿呀发声、哭声来吸引潜在养育者的注意。
2.出生后2~6个月婴儿逐渐开始区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并对主要照料者表现出更多的反应,对主要照料者出现跟随和“黏人”的行为。
3.出生后6个月-2岁 此阶段出现清晰明确的依恋行为。儿童趋向主要照料者的行为开始在想要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上日益有条理和可预测。通常在儿童1周岁的时候,儿童就会呈现出一系列为了维持亲密关系的各种依恋行为,主要表现为分离时的抗议、养育者回归时的欢迎和欣喜、害怕时黏着照料者、尽最大的能力跟随主要养育者等。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儿童开始将养育者作为他们向外探索的“安全基地”,当养育者在身边时,儿童的探索行为就会更多、范围更广,因为他们的依恋系统是放松舒适的;反之,如果养育者不在身边或者反应性差,儿童的探索行为就会被严重抑制,焦虑、害怕、疾病、疲劳等都会增加孩子的依恋行为。
(二)依恋类型
1.安全型依恋 当父母在旁边时,与之存在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可以自由向外探索,能和陌生人快速进行互动,当父母离开时,可以看到明显的伤心,父母回归时,也表现出开心的情绪。儿童的依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他们需求的敏感度,及时而一致地对儿童需求做出回应的父母通常会让他们的孩子有安全型的依恋,因为这些孩子信任父母。
2.焦虑-矛盾型依恋 也称为“抵抗型依恋”。此种依恋类型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的探索行为和范围较小,即使有父母的陪伴也是如此。当主要养育者离开时,儿童通常非常伤心,但是当主要养育者回归时,却又表现出很矛盾的情绪。焦虑-矛盾型的反应策略和主要养育者不可预测的反应有关,而在养育者回归时所表现出的愤怒或者无助可以被认为是儿童在与主要养育者互动的历史经验中习得的一种方法,即通过这种方式“先发制人”,掌控交流主动权,期望将回归的主要养育者留在自己的身边。
3.焦虑- 回避型依恋 当离开的父母回归时,该型依恋的儿童会对他们采取回避或忽略的态度。无论有谁的陪伴,儿童都很少向外探索。他们不显示明显的分离焦虑,父母回归时,要么采用忽略回避的态度(A1亚型),要么既显示一点想要靠近养育者的倾向,又有一些想要回避的倾向(A2亚型)。研究认为,这是儿童掩饰焦虑的一种方式,这种假设被生理心理学研究所证实。
4. 紊乱型依恋 有学者发现,前三种依恋类型不足以概括所有的依恋表现,因而提出紊乱型依恋的概念。如果观察者发现儿童的前后表现不一致,相互矛盾,不能通过流畅稳定的方式获得与父母的亲近,则认为儿童的依恋为紊乱型依恋,这种情况暗示着依恋系统的紊乱。在陌生人情境中,该型依恋的儿童表现为过度恐惧,互相矛盾的行为或情感表现同时或顺次呈现,刻板行为,难以理解。当母亲离开后回来时,他们会跑到母亲身边,却不看她,或最初显得很平静,后来却爆发出愤怒的哭泣。与陌生人交往少,不友好,在陌生情境中行为杂乱无章。紊乱型依恋儿童经常表现出具有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三类型儿童的混合特点。
六、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由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提出并完善,也被称作人际生态理论。该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了五套依次层叠的环境系统,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五个系统为:①微观系统(microsystem):直接环境,如家庭、学校、宗教组织、同龄群体、邻居等。②中间系统(mesosystem):由直接环境(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构成,如儿童的家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互动、儿童的伙伴和儿童家人之间的联系互动等。③外层系统(exosystem):间接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条件,如父母的工作场所,父母得以升职或者经常出差,这些都有可能影响父母双方之间以及父母与儿童的互动模式。④宏观系统( macrosystem ):个体生存的较大的文化背景,如,东、西方文化,国家经济、政治体制,亚文化等。⑤时间系统(chronosystem):环境事件与生活方式在人生整体时间轴上的改变,以及在社会历史环境中的改变,例如,离异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研究发现,父母离异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在离异后第一年内达到高峰,而后趋于稳定和平缓。自1979年以来,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生态系统理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多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儿童发展与他们生存的各种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环境(从微系统到时间系统)被认为是影响儿童发展到成人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
注:节选自《发育与行为儿科学》金星明,静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相关新闻
- 一起走进大自然,童趣飞扬 2021-06-01
- 儿童自闭症康复机构中心分享儿童自闭症有哪些留意事项 2021-06-15
- 儿童自闭症康复学校分享儿童这些行为表明可能感统出了问题? 2021-06-30
- 武汉儿童自闭症康复学校分享怎样产生有用互动及诱发孩子自动性 2021-07-14
- 夏日里的色彩与欢乐 2021-07-19
- 儿童自闭症康复机构中心分享孩子有这三种体现不会是自闭症 2021-07-29
- 自闭症(孤独症)真相,让我们一起关怀来自星星的孩子! 2021-10-07
- 自闭症(孤独症)真相,让我们一起关怀来自星星的孩子! 2021-09-23
- 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只看不好的表面 2021-09-24
- 心之初教育开展"十一"节前消防安全检测自查工作,逐一排查消防安全隐患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