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讨:武汉自闭症儿童小W的行为和语言问题
问题探讨:小W,男,来心之初时2岁
一、入校时的原始状态。
1.无语言,只有情绪激动哭闹时会发出“a”音。
2.肢体较为协调,手指较为灵活。
3.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例如“坐椅子”,但是不愿意配合坐椅子。
4.无法等待,无法延迟满足。
5.有自我刺激行为表现为哈哈大笑。
6.具有逃避行为,表现为躺地,撒泼打滚哭闹打翻玩具。
7.自理能力不佳,不会自己用勺子吃饭。
8.触觉敏感,拒绝纸巾/毛巾擦脸。
二、针对逃避行为问题的解决
问题行为:逃避性哭闹严重。拒绝进入教室环境,拒绝进行课题学习。当老师用强化物吸引力,小男孩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强化物上,但老师一旦出现学习性的指令或者行为,小男孩会表现出即刻的哭闹行为,并立刻对强化物失去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即使小男孩已经知道哭闹并不能逃避掉学习,但在接下来的课题学习中小男孩还是会以哭闹来表示抗拒。只是由最初的单纯哭闹抗拒,演变为现在的所有指令都只做一遍,拒绝第二遍。但强化物足够吸引其时,小男孩最多可以重复执行指令3次。
随后与其家长商议,控制强化物的给予以及强化时候。延长每种玩具和零食对小男孩的吸引力。老师开始全程快速辅助,辅助完成立即奖励,不给孩子哭闹的机会。建立良性的行为反应链,在十几个回合下来,孩子逐渐接受了坚持完成十个回合并得到奖励的模式。
课后与其监护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小男孩由于年纪小全家都对其爱护有加,但凡小男孩有需求,全家人都会拿东西满足他的身心需求(正强化),长此以往使其形成了对强化物的依赖与占有。无法延迟满足。当父母试图拿走强化物时,孩子表现出情绪的哭闹,长辈们又会站在孩子这边指责父母,让父母满足孩子的需求(正强化)。这又加重了孩子的不良情绪。在简单的知识普及后,向其监护人表达了过度的溺爱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好事,监护人也接受并允诺在家里不会再因为其哭闹而满足其任何需求。